首页

飞鱼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22:36:53 作者:5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1907元 下调13个基点 浏览量:53365

  中新网凉山5月15日电 (单鹏)四川省人大人事代表工作会议暨工作培训班14日至17日在四川省凉山州举行。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、副主任罗强在14日的开班式上表示,四川将持续推动全省21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。

四川省人大人事代表工作会议暨工作培训班14日至17日在四川省凉山州举行,图为开班式现场。单鹏摄

  据了解,代表之家、代表联络站为加强“两个联系”(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、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)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、当好党和国家联系民众的桥梁提供了工作平台和实践载体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,全国各级人大已建立20多万个代表家站,基本实现了全国所有乡镇、街道全覆盖。

  据了解,四川不断加大代表家站的覆盖面,并鼓励各级人大代表进入代表家站履职。例如,成都将全体市人大代表编入代表家站,引导和支持代表深入基层,倾听民声、反映民意;凉山建成2108个代表家站,覆盖该州所有行政区域,目前近2万名五级人大代表进入代表家站开展履职活动。

  在四川,代表家站建、管、用进一步提档升级。为落实“两个联系”要求,四川44名省级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家入站联系民众。同时,四川多地的市委书记、市长等也积极参加代表之家、代表联络站活动,例如,德阳鼓励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的代表进家入站,该市市长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走进代表家站与社区民众和基层代表面对面,了解生产生活中的“烦心事”和改进相关工作的“心里话”。今年1月,达州市委书记、市长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市政协主席引领该市26名厅级领导干部以代表身份进入代表家站履行职责,听取民众意见建议。今年一季度,达州市各级代表进家入站履职9000余人次,接待民众3万余人次,收集反映问题5000余件,推动解决问题超过3000件。

  代表家站聚焦“专业代表干专业的事”。泸州市人大推动建立市县代表专业小组56个,围绕白酒产业、医药健康等中药产业打造代表家站,推动人大工作向产业延伸。乐山市人大发挥“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片区人大代表之家”作用,政策咨询代表小组、要素保障代表小组、安全环保代表小组驻点督促协鑫10万吨颗粒硅项目投产所需燃气和自来水按期并管。在德阳罗江区,为育优“罗江良种”,罗江略坪种植专业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建议引入优质制种企业,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此举大幅提高了当地制种单产水平。

  作为“民意窗”“宣传站”“大课堂”,代表家站更好地适应本地基层治理的实际需要。南充市高坪区人大代表张顺成今年已年过八旬,今年以来,他在高坪区清溪街道代表之家接待选民52人次,反映民众急难愁盼问题19件,均已协调办理;依托代表站家,人大代表在凉山州开展“遏制高价彩礼”等活动,推动移风易俗;阿坝州松潘、红原、若尔盖等县在艰苦环境下,注重增强代表家站的功能性、服务性、实用性,提升代表和选民对代表家站的归属感;德阳市广汉市、南充市顺庆区等地组织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大代表进家入站,为选民讲解宪法、代表法、民法典等。

  此外,川渝两省市人大还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:广安市人大与重庆市渝北区人大共建川渝高竹新区代表之家,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代表之家。川渝高竹新区代表之家成立后,提出并交办意见建议80余条,驻“家”两地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、支持广安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等全团建议2件,在四川省人代会上提出建议40余件,彰显了代表作用。(完)

【编辑:刘欢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烟台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攀升

新京报讯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,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5月11日9时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: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,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(Kp=9)水平,预计未来24小时,磁暴过程仍将持续,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。

十月稻田披露首份年报 2023年实现营收48.67亿元

3月22日,致电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询问事故调查进展,接线人员表示,事发时大巴车上仅有一名司机,目前事故原因调查还在进行中。对于网传司机疲劳驾驶的说法,该接线人员予以否认。

最高检:协同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

全国政协委员,作家、编剧蒋胜男:要通过管理创新为基层工作者减负

民进党当局一直以粗暴和危险的方式对待大陆渔民,严重损害大陆渔民利益,伤害大陆同胞感情。这也是导致这起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。其在此次事件中还一味推卸责任、遮遮掩掩,更是凸显毫无人性。

民生主题记者会丨住建部:希望房地产企业看到 今后拼的是高质量 新科技 好服务

以数字技术创新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路径。数字技术居于科技创新前沿,具有高创新性、强渗透性、广覆盖性等特征,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。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,有助于准确识别、实时追踪环境数据,为及时研判、科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。当前,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护,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。借助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,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,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、协同性、精准性,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。例如,为推进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我国一些地方运用数理统计、数字模拟、基因算法、大数据、机器学习等智能手段,融合多维环境数据,着力构建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质量变化的完整数据链,为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实现精准溯源和精准预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,一些地方利用鱼类多样性智能监测系统,实现水下主要鱼种的动态监测与识别。运用浮游植物智能鉴定系统,实现藻类的AI图像识别与统计分析,显著提高了浮游植物鉴定效率。实践证明,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、协同性、复杂性的系统工程。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,为生态环境治理装上了高效监测、主动预警的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,提供了科学分析、有效应对的“智慧脑”“灵巧手”,丰富和拓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